|
|
|
 |
【斯】姓起源 |
|
|
|
|
斯本作史。东汉建安末,史伟(196-265)自鲁国滋阳升徙至东阳后侣村。三国赤乌元年(238)三月,见狱中有非罪者,怜而释之。吴大帝孙权以史伟谳决不平,将行大辟(死刑)。史伟之子史郭、史从泣血陈情,愿捐躯以代。孙权深感其孝,诏赐“斯”为氏,复史伟原职,历十八载而致仕归,故斯伟(史伟)为斯氏开宗始祖。此后,自三国两晋南北朝而降,至第二十一世斯楚(716--811)者,于唐开元庚辰(740)从后侣村迁居梵德村。第二十五世斯德遂(864-?),字友迅,从东阳梵德村迁诸暨上林,为上林三斯开宗始祖。三斯即上斯、中斯、下斯。今仍有中斯畈名,后人作螽斯者,谐“螽斯衍庆”义也。斯氏自唐末至今已60余世,至今当已1110馀年。毫无疑问,斯氏为诸暨姓氏构成中最早成员之一,可谓源远流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