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有火正(管火的官)名叫回禄,其后裔就以回为姓。
2.在唐尧禹舜的尧时,有一贤臣名叫吴回,他的子孙后代均以回为姓;
3.元朝时代,有方回,其后人也姓回;
4。山东遭州府(荷泽市)有一村,大部份人姓回。据他们说,元末惠宗皇帝被明打败北逃,时有一张姓大将保驾至北都,辞驾南回,帝念其有保驾之功,故赐姓为回,是张将之后人;
5.元朝末年张士诚十八条扁担起义,反对封建王朝,后占有浙、苏、皖等大片土地,并一度自立为吴王。因种种原因不久被朱元璋之大将徐达、常遇春打败,追其至北方,在河间过河时,自知不能逃脱,故而投河自尽。徐、常二人赶到割首带回,弃尸于野,其三个儿子埋尸成坟,名为三姓坟,改姓为回翟常;
6.明朝朱允炆称惠帝,与燕王朱棣打仗争夺皇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靖难之役。曾有朱元璋时的大臣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共五十一家大臣都力保惠皇帝。最后,因内变等原因,惠帝被打败,朱棣燕王登基坐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凡力保惠帝的诸家大臣都遇难遭祸,并殃及九族。时有常姓有德公(和常遇春是近门),为避难活命,遂率三子北上,逃匿到河南、山西,在永乐二年(1404年)应诏来到直隶。其三个儿子为避难,并且希望将来再回南方故里,故改姓为回、翟、常。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