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字的渊源及意义 “吉”者,祥、瑞、美、善、好也。 “吉星高照”、“吉祥如意”、“吉时载福”、“吉地钟灵”、“吉人天相”,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然而,这美好的意境、意愿,为什么独独赋予这个“吉”字呢?这是因为,“吉”字的诞生与流传,其本身就携带着这美好的意境、意愿,也就是说,古人为了表达其美好的意境、意愿,才创造了这个“吉”字的。
在远古时代,人们以氏族部落为单位生活。每个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 即以某一自然物为象征、为标识、为符号,有牛、猪、虎、鹄、熊、罴、蛇,风、火、山、石,等等,或尊为本部落之血统、本部落祖先之化身,或敬为本部落之保护神、赐福者。有的将该自然物,比如水牛等野兽头,悬挂于堂室,有的则悬挂于居住地门前的大木柱上。在远古时代,以野牛、犀牛等为本氏族崇拜物的,较为普遍,近代的一些部落民族,亦多如此。
牛角、牛耳与牛头,型如“Ψ”字,嘴巴则如“ο”,后来又简化为在木柱上钉上两三块木条,再在下方钉一个三角或圆型木板,或画上、刻上类似的图案: Ψ ο 这就成了简化的“图腾”符号。古人以“图腾”为神圣、吉祥,祈求凭借“图腾”的神圣避祸、趋福。“图腾”象征着“吉”,“吉”又是简化的“图腾”符号,于是,“吉”字就从“图腾”抽象演化而来,而具有了祈善、趋福、灵瑞、祥和、善美、荣耀等意义。吉者,善也,美也,“吉人天相”也,也就由此形成、固定、流传下来了。“吉”字产生后,又“吉假借为姞”。在《诗经·小雅·都人士》中,又有“谓之尹吉”之说。 “吉”字,在文字发展史上来看,就是先有神圣的“图腾”,后有简化的“图腾”符号,再后又从“图腾”符号抽象、演化为神圣的“吉”字,再后又加女为姞,最后又简化为吉。
吉氏的变迁发展史也正是这样:先有吉人,后有姞姓,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母系社会的变迁、瓦解,姞姓又去女旁简化为吉氏。 吉氏兄弟姐妹们,我们今天头顶这平凡、古朴、神圣的“图腾”符号,这比任何光环都荣耀啊!吉星高照兮,万邦何处不追求! 第二章 吉光骏马古氏族 在远古时代的黄河之滨,在鲤鱼跳龙门的上游,也就是在黄河壶口瀑布以北地区,有一个善于养马、驯马的氏族部落在生活、繁衍着。那个地方,现在是山西省吉县以北一带,直到黄河河套地区,在出土的古代甲骨文中则被指称为:
这个字符,著名专家学者马叙伦辨读为“吉方”,是“吉”和“方”的合体字。亦有人辨作“基方”、“旨方”。“上日”,为上好的日子,意为吉日。“吉方”,即吉氏部族居住的地方、方国,其所指地理位置在山西、陕西、内蒙的黄河沿岸。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第二页的地图上,就可以看见“吉方”这个甲骨文字符。(见本谱第六部分·附录·上古吉方所在位置图)。在山西的黄河沿岸,隋代有吉昌县,唐改为吉乡县,金代又升为吉州,今有吉县。吉县北有吉山。
吉县再往北是永和县,在永和县东北35里有佶北山。这些地名,系古代“吉方”遗留、演化而来。在遥远古代的“吉方”人,他们善于捕捉猛烈的野马,驯养成骏马,并善于用木料制造高大的车子。他们养的骏马,高大威武,劲疾无比,来似飙风,去如闪电,又被称为“吉光神马”。这个氏族部落,以“吉光”为“图腾”,也以“吉光”为部落名称,部落首领名字也就叫作“吉光”。他们将“吉光神马”献与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深得赞誉,名传中原大地各氏族部落。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