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晋代谢姓的迁徙:
周宣王在位的时候(前827一前782年),曾把舅父申伯分封于谢,让他在这里建立一个诸侯国。从此,谢人成了中国的臣民。申伯之名最早见于《诗·大雅·嵩高》,生平、来源已大多不可考知。《史记·齐世家》说,虞夏之际,曾封当年辅佐大禹治水有功的四岳的后人于申,据此可以推断申伯的祖先可能与四岳有关。四岳在尧舜时是四方部落的首领之一,他在《元和姓纂》卷三申姓部里排名在炎帝之下,又说他出于炎帝的姜姓部落,那么也就是炎帝的后人。《元和姓纂》还说“炎帝四岳之后封于申,号申伯,周宣王元舅也”,其所指也是上述所说的申伯。由此可以认为,申伯也是炎帝的后裔,与谢邑所居谢民中的一部分人是同一个先祖。
申伯因有宣王元舅的身份,封谢时受到了特别的优待。宣王不仅亲自为他选定封地,派召公等人为他准备好就封后所需要的一切,而且还赏赐给他车马、硅璧、朝板等象征身份地位的器物,亲自到五六十里外的郧(今陕西眉县东)为他设宴饯行。申伯因有这样的荣耀,就勇武番番地到谢邑就任。至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年)的时候,又率“南国之师”随宣王北伐姜氏之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