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西周建国以后,为了在洛阳一带安插亲信势力,他们被作为西周的异姓臣民从谢水一带迁出,沿秦岭东部的熊耳山和外方山南下,到达南阳附近的(氵此)水、谢水流域,并最终在那里定居下来。
谢人这次南迁的原因是西周王室经营洛邑。原来,周部族兴起于关中的渭水流域,灭商建国后仍都关中,未能适应新的形势,因而引起了在东方的武庚、管叔、蔡叔、霍叔和徐、奄、薄姑等国的叛乱。周公亲自率师东征,苦战三年才平定叛乱。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成王、周公除大封诸侯于天下外,又在洛水支流岸修建洛邑(今洛阳白马寺东三里),把商朝遗民迁到那里,严密加以监督又在西岸修建王城今洛阳王城公园),以八师军队驻守,作为朝会东方诸侯的东都。据史书记载,洛邑与王城相距30里。由此往东至圃田(今郑州市东),西至周都镐京(今西安市),千里之内,都是王畿之地。伊洛地区一下子成了周朝的东方重镇。
谢人居住的谢水流域,由于西周王朝经营东方的缘故,也变得十分重要起来。后来被当做周朝东都的王城,面积约四十平方里,由此向西南不远,便是谢人活动的谢水流域。据《尚书》、《逸周书》、《帝王世纪》等书记载,王城建成后,成王亲自驾临,视察新建的宗庙、宫殿和朝市,观看新城规模,并从关中调来八师(每师2500人)驻防,一度把王城作为国都。此后,西周王公贵族也不断迁居于此,周王每到东方巡视,都要在此召见诸侯、处理政务、决定国家大事。而谢人活 动的谢水流域,地处西周王畿之内,剑匕近东西交通咽喉的函谷关口,东北毗邻王城城池。作为王城附近的一大隐患,西周统治者不能不留意这一事实。出于加强东都防卫的考虑,强迫他们迁出这一地区,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