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时,谢夷吾和谢缵的后代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生息繁衍,有些也生活在中原各地,从而在分布上与以前相比更为广泛。另据唐《贞观八年条举世族事件》、《新集天下姓望世族谱》、《元和姓纂》、《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这一时期的谢姓主要有会稽和陈留两大望族,各以谢夷吾和谢缵为祖先,说明上述两支谢姓人在汉魏南北朝以后仍在顽强发展。不过,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有99姓、237望、369人出任宰相,但没有一人出自谢姓,说明谢姓人在这一时期的地位与此前两个时期相比已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与唐代或隋唐五代时期的谢姓有所不同,宋代或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谢姓获得了空前发展,特别是在南宋时期更是如此。当时谢姓的知名人物,仅见于正史的就有谢文节、谢元壤、谢方叔、谢谔、谢麟、谢德权、谢皋、谢绛、谢淳、谢良佐、谢泌、谢涛、谢深甫、谢枋得、谢崇平、谢景温、谢贝见、谢炎等数人,见于其他记载的又有谢茂希、谢伯景、谢履、谢伯宜、谢词、谢允昌、谢季成、谢皓、谢文龙、谢(氵是)、谢升、谢黻、谢佃、谢安时、谢潜、谢举廉、谢逸、谢(艹过)、谢如意、谢洪、谢发、谢勋、谢孚、谢英、谢孝义、谢师稷、谢汝明、谢公旦、谢梦生、谢子强、谢斑、谢升贤、谢应瑞、谢堂、谢昌元、谢徽明、谢翱等人,与唐代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他们在血缘上大多是或自称是谢夷吾、谢缵的后代,在籍贯上除传统的会稽、陈留两郡及所属各县外,又有福州、富阳、龙溪、资州、歙、嘉兴、晋江、光泽、惠安、寿春、金堂、许州、政和、新喻、临川、开封、资阳、颍昌、丰州、长溪、仙游、遂宁、弋阳、天台、泉州、永嘉、当阳、祁门、建宁、瓯宁、邵武、武宣、长汀、永康、咸州、浏阳、建安、宁乡、临海、崇仁等地,若以当代行政区划分则是浙江、河南、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安徽、湖北、江苏等省,其中又以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省最多,反映了它在祖居地和新住地共同发展且以东南各省为中心的基本规律。
总的来看唐宋时期的谢姓,其基本特点正如以上所述。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发掘其中的特殊性,便会发现其最为知名的人物应是唐代的谢偃、谢肇,宋代的谢涛、谢良佐、谢逸、谢翱、谢枋得、谢深甫,以及宋理宗谢皇后等人。诸人所在的谢姓家族,如卫州谢氏、江西兴国谢氏、浙江富阳谢氏、寿春上蔡谢氏、临川谢氏、长溪谢氏、信州弋阳谢氏、台州临海谢氏等无疑也都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当然,由于在宋代以后私家修谱之风盛行,许多谢姓人也像其他姓氏的人一样编修了自己的家谱,并在其中记录了自己家族发展演变的历史,使我们能够得以从另一个方面对其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些记录在家谱中的谢姓家族当然也不乏影响重大者,其中如先后居住在仙游、莆田、潮州一带的宋会稽知府谢斯立、潮州总管谢升一等人所在的家族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