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外西经》:“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从这段记载可知,巫咸国民有操蛇而行的习惯,可见是一个与蛇有密切关系的部族。《帝王世纪》明确记载炎帝是一个感神龙而生的人,龙即是蛇,说明巫咸国与炎帝有渊源关系,更可证巫咸国民即炎帝的后裔。
巫咸国民因职业的不同,又被分作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个流派,其中的巫谢便被认为是最早的一支谢姓人。《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爰在药。”这段记载意思是说,灵山上出产草药,巫谢等常在此采药。灵山与前述登葆山都在安邑县境内,巫谢与巫咸音同字异,其含义也当与巫咸相同,指以巫术和医术世代相传的一部分人。这是一段对谢姓来源有特殊意义的记载。
巫咸国对内虽有支派之分,对外则被视为一体,擅长巫医的国民被通称为巫咸。商朝中宗时(约公元前1447—前1330年在位),巫咸国早已被纳入商朝统治之下,其中一个被称做巫咸(又作巫贤)的人曾奉命“祷于山河”(《御览》卷七九。引《外国图》),其后便被誉为“神巫”(《楚辞·离骚》王逸注),说明巫咸国民在商王朝中仍以医术知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