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毛氏也是由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地迁移而至的,有的是当年赴美当劳工的华人,其后代发奋图强成为企业家、资本家和科学家等,有的是旧中国社会名流定居于美国,其后代在美生活,有的是留学后而留下从事科研工作,还有一些是台湾军政要人的后代。例如在袁世凯执政时期任“人才内阁”总理熊希龄的夫人毛彦文女士,本为美国密西根大学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过上海复旦大学教授,1935年与熊结婚后从事慈善救济事业和抗日救亡工作。熊逝世后,她当过参议员、“国大”代表,为社会名流。1949年赴美国,后来在华盛顿大学任教,直到1962年退休才回台湾养老。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毛昭宪,也是1949年移居美国,任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室主任,他因对软骨和关节医学研究有突出贡献而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师学院院士(为美工程界最高荣誉),改革开放后他受聘为上海、成都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荣誉教授,奔波于美国和中国讲学。毛河光生于上海,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罗彻斯大学地质系攻读博士学位,后因成绩优秀,留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成为华盛顿卡耐基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由于他开创了超高压实验新方法,研究以激光和同步辐射技术探测物质在超高压条件卜的变化,在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地球和行星科学方面颇有贡献,获得美国国家多项奖励,美国国家科学院选他为院士。中国科学院对他的贡献十分重视,希望能为发展中国科技携手合作,他毅然答应,1996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今年才60岁,是年富力强的,著名科学家。
毛氏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有不少后裔,据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抗日史料记载,1942年被日军拘杀的就有华侨毛其贤(33岁)、毛开松(23岁)等人,在日本主要集居于琉球群岛,据何光岳先生考证,有一支毛氏从河南宜阳毛泉迁徙至临海郡(今浙江临海市)后漂海至琉球,其中又有一支继续东迂至玻里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还有一支则南迁而成为毛利人,分布于新西兰各地。现代也有毛氏在日本定居,如写有较著名的《日本虫子》一书的毛丹青,原在北京大学毕业后,1985年分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87年到日本,开加入日本国籍,他的日语和中文都很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