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谢姓人及其编修的家谱中,多称炎帝为太始祖,申伯为始祖,并说他是炎帝的六十三代孙,在周宣王五年(前823年)因功被封于申国谢邑。子孙别姜为谢,以地为氏。这样,就用一条血缘纽带把炎帝和申伯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还确定了申伯受封的确切时间,不过,仅就这一时间而言,历史上还有不同的记载。就笔者所见,明确记载申伯受封时间的书籍是《竹书纪年》,这本书原是一本在西晋太康二年(281年)从魏安厘王墓中发掘出来的书籍,记夏商以来至魏哀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它的原书在宋代以前已经亡佚,今天所能看到的除几种辑本外,还有一种是由明朝人伪造、假称是南朝人沈约编定的《竹书纪年》。属于辑本者一般还能遵循历史的原貌,不擅自改写或添加原文;伪造者不仅全部抄袭他书,而且还随意添文去字,望文生意,甚至加注日期。说申伯在宣王某年确切受封者便出自这本伪造的书中,全文是“宣王……七年,王赐申伯命”,而前者对此事只字未提。这种确切的受封日期与前述受封时间虽有两年之差,但也大约是其说的根据,当然也不否认可能是另有所据。至于谢姓有关家谱明确记载申伯受封时间的做法的初衷,大约也不外乎为了解开人们心中可能存在的疑问,使人有一种确切无疑的历史感,同时也使之树立一种以祖宗为荣的自豪感。另外,大约也正是由于这一缘故,谢姓人还编定了自己传说中的世系,并在这一世系中确定了自己列祖列宗的姓名,以及他们的事迹、婚配、子女、迁徙、寿夭、在位时间等情况,使我们从另一方面看到了他们在后人心目中的位置。
关于谢姓传说中祖先的名字和世系,不少家谱都有记载,其间虽存在一些差别但大同小异。
八世祖考榆罔公,在位55年。蚩尤作乱,禅位黄帝,降为侯。妣伊耆氏,子帝柱。
九世祖考帝柱公,因父降为列侯,分封丁洛,世袭其职。妣伊耆氏,子庆甲。
十世祖考庆甲公,妣陈张氏,一作陈绛氏,子戏。
十一世祖考戏公,妣有邰氏,子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